老杨公

浏览数:1271

融合着精神信仰、民间习俗、地方风情、说唱艺术等多种历史人文元素的老杨公,盛行于北海、合浦、钦州等“廉州话”地区,用廉州话演唱的老杨公是珠乡的民间艺术,是北海市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中原古代“傩舞”是老杨公的源头

傩舞是于东汉初期或更早的古代直接从中原传至合浦的。因为“先有珠,引来丝,再通路”而成为与中原产生经济贸易关系的边地合浦,又因开通“秦军水道”以后,大量的中原先进科技文化相继传入,结果给傩舞的传入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老杨公使用“廉州话”演唱,是证明其来源于中原艺术品种的最大的史证。“廉州话”又叫“麻佬话”,“麻佬话”实质是“马留话”的同音异称,这被台湾合浦籍周胜皋先生所证实,从而印证了老杨公从中原传入合浦的史实;且老杨公保留了“大傩”的请神迎福宗教目的和娱群乐众的艺术表演形式,从而可知老杨公的前身是古老的驱鬼逐疫和祭祀并存的宗教仪式“大傩”中的表演部分——傩舞。

老杨公的来源还有一段奇妙的神话故事:仙姑蔡九娘原住天上,因动凡思,触犯了天规,被玉帝罚下凡间受苦,降生于水潮院。蔡九娘家境贫寒,受现实生活所逼,被卖给地主王国清为媳。其受尽地主和家婆百般折磨,难以忍受,欲投海自尽,幸遇南海观音菩萨化身的老杨公撑渡搭救。老杨公棹着一艘无底船,与蔡九姑对唱,老杨公多次出难题,试探其真情,蔡九仙姑思绪万千表露尽致。老杨公了解她悲惨遭遇后为她指点迷津,使一心寻死的蔡九姑转而觉醒过来,帮助她渡海,逃往南山解脱困境。

二、老杨公与傩戏的异同

老杨公与傩戏均源于宗教,有着大同小异的宗教色彩和艺术内容。老杨公起源于“酬灯赎褐”的宗教祭祀仪式,而傩戏源自傩舞的周王朝祭祀仪式,两者均带着“请神迎福”和祭祀先人的相同目的。

但傩戏还有请神“驱鬼逐疫”以达到“还福”的另一目的,多了一个环节。存在这样差异的原因是:老杨公传至合浦后,主要是“常在婚娶或喜庆之日演出”,因而少了“驱鬼逐疫”这个环节,而“驱鬼逐疫”的环节由同宗同源同流行地域的另一北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耍花楼所分担。

三、老杨公的表演形式与内容

老杨公的歌舞艺术形式形成于东汉后便开始从“傩舞”蜕变,逐步形成民间戏曲艺术并盛行于明清。老杨公中的杨公在表演时自始至终都戴着面具(见图1),因此也属于民间认可的“鬼面壳戏”,“鬼面壳”即廉州话所说的面具。而女主角便源自于神话故事中的蔡九仙姑。

老杨公戏曲方面的表演程序是:仙姑手持花扇,坐水潮叹唱“东海歌”出场,老杨公戴着面具左手拿着纸筒火,右手执船桨摆渡而上,唱“西海歌”与仙姑搭讪,接着用顺口溜讲故事,展开戏剧性情节。然后老杨公边划船浆边唱“撑船调”、“棹船调”和“西江月”送仙姑登岸。仙姑唱“犯仙调”向老杨公道谢告别而去。然后,观众中的歌手用“西海歌”与老杨公辩驳对唱,若老杨公输了,观众便逗趣的取笑老杨公。最后以“判家档”告终。

老杨公的“酬灯赎褐”宗教程式一般是由道士在主家代表的配合下按程序进行。其八大程序依次是起神、诵经、练兵、贺寿、拜塔、代塔、解灶以及散神。其中前六个程序连贯进行,必须一气呵成。待到深夜“余兴搞笑”专场完毕后,所有观众都离开后,道士才在主家代表的配合下秘密实施“解灶”和“散神”这两个环节。到此整个《老杨公“请神降福”的八个程序才得以圆满完成,达到了“酬灯赎褐”的最终目的。

四、老杨公的艺术特征

1、舞蹈动作较为简单

早期的老杨公以唱为主,随着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和对表现生活风貌而产生的欣赏情趣,经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穿插进了打诨的即兴表演和与观众随意唱答的民间歌谣,也添加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包括仙姑耍扇花、耍手巾花及步法、杨公的跳四星、撑船棹船等动作,这些动作偏向于象征性和程式化,且没有群舞,仅侧重于少数角色间的边歌边舞,舞蹈元素淡薄。

2、曲调诙谐,富有生活气息

老杨公以固定的曲牌进行演唱和对唱,整套曲牌由海歌和小调构成,衬词“情恩呢,呢哎呀,呢哎呀”、“呀些,咳!”等自身成分体现了“邦歌尾”的中原“山水文化”特色,同时,老杨公与海歌小调相结合,成为“海洋文化”范畴的傩戏类品种留存于民间。它以唱为主,并杂有大量的俚语“噱头”、“顺口溜”等,说唱艺术效果雅俗共赏。发展至今的老杨公兼具鲤鱼、民谣和民俗风情等复合人文元素,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诚然,老杨公作为一种民间曲艺,在充分展现珠乡民俗风情的同时,也由于自身的艺术特征,使其流传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它的主要人物戴着面具表演这一特征和固定的曲牌都具有鲜明的戏曲艺术特色,但剧中人物是既定的、个性相对单一;而曲牌还停留在民歌曲调的原型,变化的只是“依声填词”部分,没有形成典型的戏曲唱段,极大程度的限制了老杨公的发展方向;它的说唱艺术混杂着掩盖于宗教信仰下的一些低级趣味、庸俗的成分,流传至今对主流的乡村文化有些许不良的影响。但它的娱乐性并不因此失效,反而更加旺盛、经久不衰;它的幽默风趣、含蓄委婉的说唱艺术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关键是在继承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如何丰富其表演形式及“古为今用”了。



上一篇:  合浦公馆木鱼
下一篇:  美人鱼传说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