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港卷粉制作技艺

浏览数:28

侨港卷粉是疍家人结合东南亚海上饮食文化的中越混合味道演变而来,源于北海疍家人的生活、劳作、饮食习惯,是疍家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疍家美食的重要标志。卷粉制作技艺大多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在北海尤以侨港的卷粉独具特色。

基本内容

侨港卷粉的制作对原材料的选用和火候的掌控有着严格要求。做好卷粉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积累丰富的实操经验。制作方法是先研磨好米浆,再炒熟馅料,准备好垫有白布的圆形蒸盘、蒸锅、两条竹挑(即长竹片)、不锈钢盆、油和毛刷。制作时,把大米稀浆倒在垫有白布的圆盘上,盖上锅盖蒸两分钟,用竹挑从粉皮中间切开取出,将取出的粉皮放在刷了油的不锈钢盆上,趁热把肉馅撒于粉皮上,再卷成条状,最后用筷子夹住卷粉一头,抽出竹挑,淋上蘸料即可食用。

侨港卷粉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同时存有,以家族传承为主。家族传承以徐国鑫、徐国芬和其妈妈陈远芳一家最具代表,其家族传承脉络清晰、有据可考。

侨港卷粉知名度高,吸引了八方食客,也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权威媒体的关注和采访报道。多次小吃应邀参加美食大赛,并获得殊荣。众多的网络媒体记者慕名而来采访报道,把疍家卷粉的生产制作过程和经营特色拍摄成电视和写成文章,向国内外游客宣传和推介。

历史渊源

侨港卷粉与越南卷粉的做法基本一致,越南卷粉作为越南著名的小吃,由来已不可考,有一说法是当年滇越铁路运行后,一些越南百姓为了谋求生计,开始在滇越线上卖这种用大米做成的卷粉。也有一说法是卷粉起源于河内清池县。越南卷粉由于制作简单,口感香滑而深受欢迎。如今在中国的广西、广东、云南的许多城市都有做越南卷粉。其中有许多是华侨或越侨制作的纯越南口味的卷粉,也有些是经过本土改良的卷粉。

追本溯源,侨港卷粉是疍家人结合东南亚海上饮食文化的中越混合味道演变而来。北海自古以来一直与越南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汉、宋、明、清时期皆有商船航线往来通达,两地人民交往密切,饮食亦有互通,越式卷粉具体由何人从何时带入北海已不可考。越式卷粉进入北海后逐渐与当地饮食习惯融合,成为当地疍家人的日常食物。1979年北海设立华侨渔业公社,成为全国越南渔民归侨最大的安置点,后更名“侨港镇”,由于这些归侨的安置,越式卷粉在北海的发展达到顶峰,故得名“侨港卷粉”。

主要特征

一、食材新鲜,口味鲜爽。侨港卷粉以米、鱼、虾、蟹、木耳、猪肉、叉烧、鸡肉、芹菜、韭菜、马蹄、鸡蛋、葱、醋、生菜、芫荽等天然食材为主料制作而成,材料新鲜,融合“海陆”风味,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晶莹润滑的卷粉皮包裹着精心调制的各类馅料,品种多样,口感Q弹爽滑,搭配香郁浓汤和酸酸甜甜的调味蘸汁,味道出众,深受广大北海市民及游客们的喜欢和认可。

二、制作工具简单,制作技艺灵巧,制作流程公开透明,顾客可耳闻目睹观厨操作,现做现吃,方便快捷。

重要价值

一、营养价值:侨港卷粉有多种口味供顾客选择,爽滑的粉皮包裹着多种馅料,营益脾胃,含有蛋白养丰富,粉白、嫩、爽、香鲜美,其性味甘、平、壮气血、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是食疗的佳品。

二、商业价值:侨港卷粉已成为北海的“网红”小吃,反映出北海旅游经济产业的积淀与繁荣。“侨港镇风情街不可不逛,卷粉不可不吃”侨港卷粉已成为所有到北海旅游的游客必不可少的打卡行程。   

三、文化价值:侨港卷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改良与创新,确立了其在北海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在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侨港卷粉作为广西北海市归侨文化中的饮食文化标志,对研究归侨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侨港卷粉是中越人民友好往来的活凭证,也是归国华侨生产、生活的独特记忆。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