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江陶烧制技艺

浏览数:1793

赤江陶制作技艺是北海市的一门民间传统手工艺,起源于广西合浦县赤江,分布在广西北海市及钦州市浦北等地。赤江制陶技艺历史久远,工艺成熟,产品远销广西区内外,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赤江陶制作技艺”于2015年7月进入北海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于2018年进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名称为“赤江陶烧制技艺”。

一、赤江制陶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赤江制陶业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主要产品包括生活日用品煲、盆、缸、钵和炻瓷餐具、茶具、日用瓷器等,以及手工艺品。赤江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北海市铁山港区、银海区、合浦县石康镇、钦州市浦北县等地,以铁山港区兴港镇赤江村发展时间最早、手艺者最为集中。

考古发现,赤江陶瓷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生产了,且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窑址遍布赤江周边的角落。赤江的旧窑址出土了大量的瓶、罐、碗、盒以及大量瓷片,均为拉坯成型,说明当时的技艺水平已相当之高。随后几百年,由于各朝代对外贸易政策的改变等原因,赤江的陶瓷业走向衰落。直到到清朝道光年间,赤江陶瓷重燃炉火当时有南康镇心坡村吴正仁、吴正义、吴正礼兄弟三人到赤江制陶建“白碎窑”,厂号为“义和祥”,最初产品以缸、煲、盆、钵最富盛名。清末,赤江增建了“伯公窑”和“中间窑”,工人发展到200多人,有6条窑口和1条碗窑,年产陶瓷20多万件。产品有煲、、盆、碗、碟、缸、杯、壶等多种。民国初期,由于政权不够巩固,匪风盛行,赤江接连遭劫,影响了赤江制陶业的发展。抗战时期,日军侵占赤江陶器主要产品销售地——海南,产品失去主要销路,赤江制陶技艺一度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在兴港镇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赤江华侨陶器厂,从此赤江制陶由全人工制陶进入了半机械化生产,当地制陶业得到长足发展。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经营达到鼎盛时期,产品畅销国内外,出口亚、欧、美等多达22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小有名气。

制陶业之所以能在兴港镇赤江村发展兴盛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当地的泥土。兴港镇位于北海铁山港区东部,辖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储量在7亿吨以上。高岭土矿产品质优良,矿产出口远销日本、台湾等地,非常适合发展陶瓷行业。位于铁山港区南康镇石头埠村公所西北约2.5公里的赤江,临近铁山港海湾,水上交通方便。赤江盛产瓷土(高岭土)。赤江高岭土含铝量占22%至30%,铝能耐高温,赤江窑烧制的砂煲耐高温能达700毛主席纪念堂的壁雕也选择赤江的陶土制作。

二、赤江陶制作的技艺要点

赤江陶制作技艺流程主要分为以下若干步骤:

1. 原料配比→炼制→陈(存)腐→分类使用。采集优质原料粘土,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除渣质,把泥团中空气挤压出去,并使泥中水分均匀。

2. 成型→修斗→装饰→上釉→待烧成。将泥团置于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着手法的屈伸拉放制作出坯体的大致模样;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相当,表里光洁;上釉。

3. 装窑→烧窑→成品分级。首先把陶器制品装入匣钵,调整烧窑所需的温度,砌窑门,点火烧窑。根据陶器的大小、上釉情况等决定烧制时间。

传统均为手工完成。在现代制陶步骤中,已将烧窑这一工序改用机械烤制。

赤江陶制作技艺从炼泥、拉坯、修斗、装饰、上釉到烧窑等环节都必须小心谨慎、不容马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关系到烧制成的陶制品的优劣。纯手工操作对制陶者稳定性与耐力的要求更为严苛。

三、赤江陶的产品特征与技艺价值

赤江陶在八、九十年代以出口为主,是广西陶瓷出口的创汇大户。相关制品有日用陶器缸、盆、罐、砂煲以及炻瓷、日用瓷器、艺术陶瓷等,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砂煲和炻瓷。赤江砂煲分平底、圆底两种,产品造型美观,具有良好的耐急冷急热性能,耐酸、碱,不含有毒物质,可代替铁锅煮、炖、煎、炒各种食品,保持原味不变,被外商誉为“中国特色炊具”。炻瓷产品也以耐碰、耐骤热骤冷适应机械化洗涤的特点被誉为“中国正牌炻瓷产品”。

从原料上看,赤江白坭、铁山港白沙头青坭、公馆红釉坭等制作原料是二次沉积粘土,具有粘性强,可塑性、透气性能好等特点,且不含有任何有害元素。由此原料制成的赤江陶器具有很高的杀菌和抗菌能力,煮食长时间保持不变质,对人体安全,是养生与保健食品的家庭搭配好餐具,更是优质生活的必需品。赤江陶器曾被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人民大会堂炊具产品。

从外形上看,赤江陶产品造型端庄大方,釉下手彩自然优雅,艺术花瓶古今结合洽到好处,其实用性配合精美的造型,无疑是餐桌上、厨房中、客厅内的一件艺术品。

由此可以看出,赤江陶制作技艺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保健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赤江陶制作技艺的的存续状况与保护

广西国营赤江华侨陶器厂作为赤江陶制作技艺的项目保护单位,一直积极开展各项传承工作。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曾兴办职业高中,在正规教育下同时进行职业陶艺教育,以厂为实验基地,师徒制作传艺。已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进行厂房改造、更换先进的原料制作设备等,窑炉已进行技改,由原来以煤为燃料烧成的改为以液化气为燃料烧成。

广西国营赤江华侨陶器厂所生产的产品,经常参加国内外产品宣传、展览销售活动,并获得各种等级奖。从1963年到1965年,多次多种产品获“广东省湛江专员公署一等优质产品奖”;1979年起,多次多种产品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广西轻工厅、经委“优质产品奖”以及金、银、铜大奖;2007年至现在,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

该厂目前已拥有资产1.5亿元。在未来五年内,广西国营赤江华侨陶器厂还将继续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档次、增加生产厂房和设施、增加陶瓷花色品种、加大手工艺高档产品、提高生产能力等有力措施,达到逐年提高产值的预期目标。

赤江在其悠久的制陶历史的基础上,现已日渐发展。虽然仍需面临厂房残旧失修、产品得不到进一步更新换代、技艺继承和开发后继乏人、刻板的机械化生产日渐取代精巧的手工技艺等各类危机,但它占据了优越的地理环境、优质的当地资源、熟练的制陶技艺,以适用的产品生产工艺一直传承至今。

赤江陶的特殊美感和陶文化的形成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赤江陶器远销海内外,除当地“天赐”的优质粘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这些普通的日用品变成了人类的“心头好”。由此,真正被“神灵”护佑着的正是这制陶技艺的不断分工、进化和传承。这千年相传的技艺造就和组成了人类陶艺史甚至是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环,这光环让人炫目,也让人敬畏。

      图为赤江陶主打产品“赤江砂煲”。拍摄:苏远志
           图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陈李明正在制作赤江陶。 


上一篇:  合浦角雕
下一篇:  山口杖头木偶戏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