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杖头木偶戏

浏览数:1873

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可以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来形容。提到泉州提线木偶、漳州布袋戏、广东杖头、潮州铁枝、陕西合阳线戏、四川大木偶等这些国内著名的木偶戏种,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等地,木偶戏也已流传了几百年。可喜的是,传统戏剧“山口木偶戏”于2015年7月被列入北海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戏曲剧种和艺术表演形式,深化了城市的文化内涵;2016年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名称为“山口杖头木偶戏”。

一、木偶戏在北海的流传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据《合浦县志》载:“木偶戏于明代从福建传入”。木偶戏在北海山口、白沙、沙田、公馆、南康、福成等乡镇均有分布,尤以山口、白沙两地为盛。最初是单人在田间或树下卖艺演唱,后演变为多人演唱。清初,民间演木偶戏,用正字唱,后改用白话演唱。解放前,木偶剧团在农闲时或在春节期间到各村演出。解放后,木偶戏队伍不断壮大。1984年,山口镇举办全镇木偶戏会演,参加的有11个队。

每逢春节、诞期及冬至等传统民俗节庆,木偶戏都会在广场、宗祠或者寺庙等公众场所进行演出。在这些民俗节庆期间的表演,即便是无人观看,也必须出演,达取悦神灵之效。

二、山口木偶戏的表演形式与特征

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于它的戏剧特征: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等。山口木偶戏主要是杖头木偶表演。

杖头木偶又称托棍木偶,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一般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有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

山口木偶戏由表演者右手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左手操纵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演出前不需彩排,也没有固定的剧本,只有提纲。配音者用粤剧的唱腔,按照小说的内容即兴发挥;木偶操作者根据配音者即兴演说的内容操控木偶。古时演出所用的木偶均为艺人自己雕刻制作,现今所用木偶从广东采购。木偶眼睛能开能闭、转动,嘴舌也能活动。角色共分为旦、生、净、末、丑、杂六大类,其中旦又细分为花旦、夫旦、老旦,生分为文生、武生,各种角色形象不一,生动逼真,且不同角色所用的唱腔、音调不一。全队音乐只一人“掌板”,另一人手、脚、口并用,左手打锣,右手打双皮鼓、沙的、扣锣,脚打锣,口吹唢呐。

杖头木偶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各地木偶高差很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山口木偶戏所使用的人偶以70到80公分和1米左右为多,大的达到110公分,也有一部分古老、存放年代比较久远的40到50公分高的小木偶。杖头木偶因手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符合人物与时代需要。

三、山口木偶戏的艺术价值

传统木偶戏的舞台,很长时间承袭戏曲舞美特征,甚至演出场所亦与戏曲合一。山口木偶戏的舞台,多数是露天舞台,背部设有遮挡操纵者的帷幕,以及“出将”、“入相”的木偶上下场门,演员杖头立于幕后操纵木偶表演,观众可从三面欣赏。演出工具除了最重要的杖头木偶以外,就是演奏乐器了,包括锣、双皮鼓、唢呐、掌板、沙的等。

山口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当众演出的是“木偶”,但其实真正演戏的是在台下操纵者。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

四、山口木偶戏的传承现状

山口木偶戏的表演剧目超过300个,主要的演出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赵双阳追夫》等,其中《赵双阳追夫》曾荣获合浦县委、县政府举办的合浦县民间传统文艺汇演二等奖。

陈耀文是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现在最大的木偶戏剧团——梁兴木偶剧团的团长兼木偶戏主要角色的操纵者。他在15岁时偶然观看了木偶戏班的演出,从此就喜欢上了木偶戏。由于兴趣浓厚,在其15岁这年便拜师学习木偶戏,花费三年时间学成技艺,就开始登台表演了。在熟练地掌握木偶戏表演技艺、积攒了十多年的登台表演经验后,陈耀文开始自立门户,创立梁兴木偶剧团,开班传授木偶戏。他曾带领梁兴木偶剧团参加第一届北海国际珍珠节的演出,所领导的木偶剧团每年大大小小演出超过300场次。

山口木偶戏虽仍在个别乡镇活跃着,但在当今文化娱乐方式五花八门的社会潮流下,也不可避免地走到濒危的状况。一是人才缺失,后继无人。由于当地年轻人外出务工者占大部分,且他们认为学习表演木偶戏不赚钱的思想观念,导致没有年轻一代人学习木偶戏,木偶戏的传承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二是缺少专项经费的支撑。木偶剧团都是靠演出获取费用,维持木偶、乐器的采购和维修等日常工作。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长此以往,木偶戏剧团将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三是观众危机。木偶戏的观众较多集中在本地老年人群体,很少中年人,几乎没有年轻人。当这批老年人过世了,木偶的主流观众群体不复存在,没有观众的木偶戏难以长久发展。

传统的木偶戏蕴藏着各地、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5年,北海市也将山口木偶戏列入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积极采取措施开展项目调研,进行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争取尽快将该项目上报自治区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标志着木偶戏已经正式进入到北海市非遗保护的行列。

          图为山口木偶戏所使用的杖头木偶。拍摄:陈耀文

           图为山口梁兴木偶剧团的师傅们在乡间表演木偶戏。拍摄:陈耀文

          图为山口木偶戏在合浦县民间传统文化汇演中亮相。——山口文化站提供


上一篇:  赤江陶烧制技艺
下一篇:  北海粤剧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