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五方舞(“道公舞”)

浏览数:983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低下,这便使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怀有依赖、恐惧而又崇敬的心理,继而他们认为万物都是有灵魂的,这就是宗教信仰的最初的形式——“万物有灵论”。之后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原始人类社会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表现屈从、虔诚、感激、祈求或禁忌等为内容的祭祀、崇拜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少不了会有手舞足蹈的动作,这应该就是人类社会舞蹈的最初形态。这些简单的动作加上“驱鬼逐疫”、“请神迎福”思想意识的歌唱,伴之以原始的音乐,这就逐渐形成了中国早期的宗教舞蹈。

一、北海五方舞婉转奔放,内容传奇

道公在民间超度亡灵、赎魂。驱鬼辟邪、架桥穿针等宗教祭祀仪式中的舞蹈,是道教文化、宗教信仰的一个缩影。北海五方舞是道公祭祀祈福的一种宗教舞蹈,又名“道公舞”,在北海地角、侨港、乾江一带,均有道公班演绎。

舞者通常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绕“∞”字形,由执鼓、大锣、大钹三人以上伴斗者进行表演,余者随其行进路线跟进(见图1)。寓意是民间向五方天王、佛祖祈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接引亡魂顺达天堂,舞者内容多与敬神驱鬼、消灾祈福有关。伴斗者动作刚劲有力,起伏对比激烈,镶钹舞者的脸、脑相擦而过,显得惊险异常。因此,该舞蹈具有凶、险、勇的特点。道公做斋行法时,惯手持器械喃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教音乐,且舞姿婉转奔放、富于变化,通过踏步、跳跃、转体、弯腰和摆手等的姿势动作,达到请神、送魂、驱鬼以及为死者超度,为病人担灾逃难等目的。

五方舞的舞蹈内容及展示形式在于祭祀祈福、长葬。独跳鬼为单人舞,小跳鬼为双人舞,大跳鬼为多人舞。小跳鬼多用于为有病魔缠身的患者驱鬼逐魔、消灾祈福、解难以及震慑鬼魂等,风格粗犷古朴;大跳鬼多用于诞期及祭祀还福的场合,感谢神灵的庇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畜兴旺。舞蹈中的人物角色有唐僧、大头鬼、小头鬼、王长鬼、牛头马面等诸多宗教信仰里的角色。

二、北海五方舞与壮族师公舞的异同点

就道公舞而言,北海的五方舞是由壮族的师公与汉族的道教融合而成的。但北海市的道公舞和南宁市的壮族师公舞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主要是做法的内容与目的大致,通过奔放多变的舞姿,为死者超度、剪花、架桥、做房等,在舞蹈的过程中,有锣鼓等民间乐器伴奏;不同之处表现在,北海市的道公舞没有歌曲伴舞,而是通过道公手持器械,喃唱“南无阿弥陀佛”的佛教音乐,边喃边舞。

三、北海五方舞的鲜明特征

1、道教特征

道教崇拜信奉的神灵种类繁多,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即太清境、玉清境、上清境。后来“三清”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做法过程中,北海五方舞舞剑、吐火等动作有驱邪、震慑鬼魂的作用,以达为病人降妖捉魔、担灾逃难、赶鬼、给亡灵做斋送魂、超度之目的。

2、多元宗教融合

北海五方舞由壮族的麽公与汉族的道教融合而成;从地角五方舞的经文里所信奉的神与祭祀祈福舞蹈行法的衣着服饰特点看,它有着较浓的佛教色彩,是与“麽、道、佛”融为一体的。

3、舞蹈动作特征

舞者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绕“∞”字形,手持法事器械,边舞边低声诵读“南无阿弥陀佛”,每个踏步、跳跃、转体、弯腰和摆手等的姿势动作都有特殊的含义,根据做法事的目的,连贯地做出一系列舞蹈动作,达到请神、送魂、驱鬼以及向神灵祈福庇佑的目的。

四、北海五方舞的传承与保护

五方舞作为北海市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在宗教祭祀、舞蹈中具有民俗性、地域性和传承性等特点,保留了北海民间群众,尤其是老一辈的民间信仰及宗教文化特点,是研究当地民众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依据。如果从健身的角度去论述,道公在做法事的舞剑的剑术,是可以为今天舞蹈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的。

然而,五方舞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尤其在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的运动中,曾被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之一,几乎濒临绝迹。近年来,这个民间信仰活动虽然已有所恢复,但它的规模明显不如过去般壮大。现在,北海道公舞主要出现在北海市的地角镇、乾江一带的祭祀活动中,其他地域鲜见无几。

我国各地众多民族隶属本族系的道公舞作为民间宗教文化之一,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是有特色的、具有吸引力的。其“麽、道、佛”三元宗教融为一体的独特特征,也为宗教人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民俗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宗教舞蹈五方舞的研究、挖掘与保护,不仅是抢救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退出主流社会的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保护道公舞传承下来的包含地域性宗教信仰的传统文化,使五方舞为北海市创造出新的财富,发挥出新的社会作用。

图为袁泽扬等在演绎“道公舞”祭祀活动。拍摄时间:2011年4月8日。——赵军拍摄

    图为“道公舞”祭祀时的简便神龛。拍摄时间:2011年4月8日,地点:外沙。——赵军拍摄

下一篇:  外沙龙母庙会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09号